查看原文
其他

蒙小生物介绍

一歪特李 宇宙客厅沙龙
2024-08-23
Again,本文专门写给玉兰的手工大神。感谢你的督促和期待,不然这篇肯定烂尾。
培训时,最崩溃的就是学生物。为啥?全是各种动物、植物专有名词,啥都听不懂。第一次听生命的时间轴,我只听懂了一个词 frog,当场气哭。感谢当年那个不甘心的我,在练习示范时,我听了5个同学练习这个示范,记了5遍笔记,最终成功七拼八凑成我自己的版本。虽然后来老师发了原版故事,我仍然最喜欢我自己写的示范,因为它真正属于我。但对于生物示范,我还是有点发憷,觉得自己生物知识太贫瘠了,一直也没什么信心。
在参加2021年的进修大会时,我被Chris和Rebecca的培训震撼到了。参见:《凌晨“回娘家” - AMI进修培训心得》。  在这个培训中,Chris介绍了宇宙教育的缘起:在印度,马里奥在没有6-12教具的情况下,每天都在附近森林里,和孩子一起探索,挖到不同植物作研究和分类,或把各种动物带回来饲养。
所以,宇宙教育的缘起和目的,并不是在于传授广博的生物知识,而是支持孩子在大自然中不断观察和探索,帮助孩子理解大自然的运作方式、生命互相依存的关系、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大自然共处,从而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我的切身体会,则源自上半年疫情。足不出户让我意识到这一抹绿色有多么珍贵。当网红时,我做了大量植物示范。那时每天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做核酸的路上采集标本,小区里一路探索和发现,让人拥有片刻自由和美好。带孩子做生物示范,在疫情期间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疗愈。
我们来看看生物的知识框架。先介绍第二个伟大故事和生命的时间轴。每个培训师的偏好不同,有的喜欢把故事和时间轴作为一个示范,Elise 则是拆分成两个单独的示范。我通常分成两个,一直讲太长了。我在口试,刚好抽到了这个示范,考官让我两个一起示范,算算时间也差不多20多分钟 — 但请注意,考试时候的示范,没有任何跟孩子的互动,而生命的时间轴,我们期待是很轻松地方式,跟孩子聊天互动的。所以,到底是否作为一个示范,也看孩子们的状态和你的控场能力了。

第二个伟大故事的最后,最初的生命在海洋里出现了。故事用一句话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它们吃东西,长大,繁衍后代,死亡。” 这几句话就是生物学的引子。我们把生命的时间轴在孩子面前徐徐展开,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生命演化的进程,探索各种奇奇怪怪曾经在地球生活过的生命,并在生命的时间轴的最末端找到人类。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已经出现过那么多生命了,地球花了46亿年才为人类的出现准备好环境,敬畏之心就是这么来的。

是我在美国实习时准备示范生命的时间轴,从听不懂到给美国孩子示范,我的信心就这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

这个示范结束后,我们还有一张空白生命时间轴和一些散片,低年级孩子会想要去挑战一下,把这些散片放到空白时间轴的正确位置,这像个拼图游戏一样。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这个工作可以认识不少字和动物。这也是孩子们见到的第一张时间轴,我们也会给孩子示范如何制作一张自己的时间轴。
大一点的孩子在时间轴能找到很多兴趣点开启研究。他们可以研究很多已经灭绝的生物,比如三叶虫,三叶虫有25000多种,也有很多研究书籍支持。国内也有不少化石产地和博物馆,我其实一直很想去云南澄江逛一逛的,去看看脊椎动物的祖先。波特兰培训中心有块巨大的三叶虫标本。我也淘了一块小的。最常见的三叶虫标本是摩洛哥三叶虫,价格也不贵。每当看到这个标本,想想它曾经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称王称霸2亿多年,还是挺感慨的。
孩子们可能还会研究地质的变迁,地球环境的变化,冰期间冰期,几次生命大灭绝等等等等。研究需要核心书籍支持,我改天另写。

我的三叶虫左上差不多,图片来源taobao,侵删

给娃介绍完时间轴,就开启生物的动物、植物两大分支的示范了。这些围绕生命的示范,我们围绕着其实还是它们的基本需求,以及它们怎样满足基本需求的 — 这就是它们演化出哪些功能来满足。
先说说植物示范,这些示范都很适合6岁娃(当然大娃也适合)。现在是秋天,阳光很好,带着孩子们到户外走一圈, 一边讨论一边采集标本,真的非常美好。然后回到教室,大家坐在一起,再观察一下采回来的各种标本以及教室的标本,再讨论、汇总发现,“知识点”就这样顺其自然给到了孩子。
所以,植物学的示范一定是:户外采集标本(前置工作) -> 示范 -> 再到户外采集(后续工作)
之前,有位老师分享说她在教室里半年就把所有植物和动物工作全示范完了。我个人觉得这么密集地“刷”示范,孩子们一定少了很多人生乐趣和美好回忆。
再一次,我想说:这些示范,都是“引子” 或者是培训师常说的“sowing the seed”,我们的作用是大面积播撒种子,启发孩子的兴趣,看看孩子可以在哪个方面产生兴趣,不是灌输知识,而是作为“引子”,激励孩子更深入的探索。
现在,我们来看植物部分的示范结构。很多培训中心会有《植物的故事》来给孩子一个植物的宏观印象。我的培训师没有的,只有羡慕的份。不过有呢,也有点缺少发现的乐趣了。我们会介绍植物的各部分、它的基本需求而展开。我们会做一些好玩的实验。其中有个示范叫做《植物需要矿物质》,这是唯一一张带化合物名称的图表。去年9月份我就在这个示范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化学式和分子结构,还是很好玩的。
这个图就是两个一年级的娃和一个三年级的娃在一起做这个示范,低年级的兴趣点在这张图本身,而三年级的娃的兴趣点在化学结构,虽然他也在画这个图,但是他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好分子模型准备搭建了。

当对植物有一定感兴认识后,我们就开始来看分别来看(种子)植物的各部分了。以前在学生物的时候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有这些部分。只是我们人类对种子植物最为依赖,这我也是在翻译生命时间轴的时候和一位海洋生物学大咖聊天时偶然得知的。有了种子植物,尤其是草,才为人类的演化奠定食物基础,才有了人类驯化水稻和小麦。每当想到这些,都觉得肃然起敬。《一根稻草的革命》说:“一根稻草可以引发革命……” 人类真的可以从一根稻草中看到万物的本质,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的代言人…….此处省略跑题1万字……
这些示范我就不逐一展开了,免得剧透,反正都是观察、实验、探索、总结出核心功能。我想说的是,这些植物的各部分里,有个特别不寻常的部分,就是分类。这里有非常多的mini示范,围绕着各种分类。比如,我们可以把叶子分成单叶和复叶,再不断分类下去。在生物的探索里,我们真的能看到人类的倾向性的一切光辉,观察、探索、分类、抽象…….
对于6-1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有推理性心智的强大驱动下,他们天然对分类感兴趣,这些看似简单、略带枯燥(成人视角)的一个一个示范,可以驱使孩子们去户外探索更多。他们的观察力、洞察力,以及逻辑性就在这些生物活动中完成他们的自我成长。
在环境中加入园艺,我们可以支持孩子走的更远,他们会在翻土时挖出或是捉到更多奇奇怪怪的虫子回去养,比如只吃橘子叶的毛毛虫,比如挖一棵豆科植物的根,挤爆根的根瘤菌……至于研究能走多远,就看环境的支持和娃了。
现在,我能深刻地理解瑞.达利欧为什么在《原则》里大量提到了理解自然法则对人生的重要性:

“ 1.4观察自然,学习现实规律

a.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b.一个东西要“好”,就必须符合现实的规律,并促进整体的进化,这能带来最大的回报。
c.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 
d.不进化就死亡。

1.5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

1.6理解自然提供的现实教训 ……”

                         ———摘自《原则》

我想这是生物能够带给孩子们最宝贵的人生礼物吧。这也是蒙奶奶为什么要青春期的孩子去做大地之子吧。
动物的示范不多,但也都是研究驱动性的。我们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展示动物卡片,先是观察和讨论,然后是用动物问答卡片(动物基本需求)来分类,再通过动物故事来给孩子们示范,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动物,再深入一点地到五大脊椎动物
用动物卡片和动物问答卡片分类的孩子们
是的,动物的示范不多。但是这些简单的教具,期待孩子们的并不是教具字面上的知识,而是提供一个思考框架,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视角开启动物的研究。所以,示范很少,但是孩子的工作未必少。玉兰每一个孩子,都有过研究动物的愉快经历,他们在这里有有目的性的阅读,有目的性的书写。对于一个不认识几个字的6岁娃来说,完成一份动物研究报告,带给他们的自信和鼓舞,也许是终身的吧。
只有孩子自己知道他为这个研究,克服了多少困难。难度不亚于我们看篇英语医学论文 
一个沉浸在中国大倪研究的娃
动物示范里还隐藏了一个号称是第六个伟大故事《大河的故事》,内容不剧透。我只记得我搬了一个小板凳静静地听Chris讲这个故事,却不知不觉泪流满面。上半年疫情,我做了这个示范并带着大孩子展开了后续工作——人体的研究。这是真正的复杂的研究,他们要阅读好几本书,通过对比阅读来搞清楚概念是什么,他们要理清楚这些复杂概念之间的头绪,分清楚哪些是重要概念,哪些是次要概念。相比较而言,人体类的百科全书实在太艰深,很多都没有主次,DK的书籍尤其明显。国内的初中和高中的生物课本,更是内容零散,让人抓不住重点。美国中学教相比较之下就简单多了,相对重要概念清晰,孩子也算容易能抓得住主要概念。所以靠着美国初中教材的指引,孩子们梳理了百科全书艰深晦涩的知识。
这项研究持续了大半个月。带给我最大的惊喜的是对生物一直没啥兴趣的垚垚,他非常深入地研究了免疫系统,要知道免疫系统是最复杂的人体系统之一。他很耐心地搞清楚各种免疫细胞等,B细胞、T细胞的工作机制。他对自己总结出3层免疫屏障并画张圆形的结构图非常自豪。在最后一天,他还把研究做了介绍,条理之清晰让我肃然起敬。
五年级垚垚的研究
现在介绍蒙小最难制作的两个教具(我现在都没做出来),其实是都是科学分类法的示范: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和植物界(Kingdom  Vegetalia)。国内把这两个教具直译成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我觉得不太妥当。因为这套教具的本意是支持孩子理解比上面的分类,更深入的分类系统 — 林奈分类系统,也就是中学生物的那套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系统。所以,Kingdom虽然是“王国”,在这里是林奈分类系统里的“界”,翻译成为动物界、植物界更为妥当。
蒙奶奶和马里奥在教具的设计上,喜欢把概念的包含关系,做成套娃的形式,向孩子传达“包含”关系的概念。所以你能想象这个教具是大盒子(动物界)里面一堆小一点盒子(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椎动物门等小一点的盒子),然后盒子里面套盒子,最多套6-7层。

生物大满贯就是把所有盒子里的圆形卡片全拿出来拼出一棵生命之树

在美系的蒙小教室,大多都在使用培训师Phyllis在2015年EAA分享的版本。我的老师Elise在最底层的物种做了一些好玩的,以体现本地物种的特色,比如 “北美郊狼”。所以,我制作它并不仅是翻译的问题,还有如何本地化以体现当地的物种特色 — 比如中华大蟾蜍。所以,咳,我到现在也没做出完,只是做了几个子物种,希望这两年能够沉下心做完吧。
除了翻译、找图、本地化物种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难度,就是做盒子。所以真的只能沉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一套教具。但是,想想看,孩子们能通过这套教具,自发地研究了这么庞杂的动物分类系统,其中收获难以想象,绝不是初中机械性背诵相比的。
关于这部分示范,我只有一个引子示范可以参考, 参见 《科学分类法
好了,最后一块,也是生物学科的小结示范。包含两个,一个是介绍生态系统。我们会和孩子一边画,一边聊海洋生态系统有什么。学习朴门永续后,我意识到,只有让孩子们真正走入自然,在自然长时间的观察才有机会能够真的体验什么是生态系统。此处也是蒙中的一个衔接吧。
最后是一张很简单的相互依赖的图来为这6年的学习做个总结,但是在蒙氏理论系统中确实非常重要,这饱含蒙奶奶的期待,让人类真正理解,人是依存于这个世界的万物的,人与人也是互相依赖的。只有看到万事万物的一体性,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才会心生敬畏,才有可能有人类的和平。
所以,生物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而是宇宙法则的一把钥匙,我们从中能看到我们人类自己,也窥探到宇宙的奥妙。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宇宙客厅沙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